廣州日報訊 (全媒體記者任珊珊 實習生鄭涵 通訊員蘇正、林偉吟)一歲五個月大的小明(化名)一出生,右手就長有兩根拇指, 形似“蟹鉗”,嚴重影響右手外形及抓握,讓父母憂心忡忡。記者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獲悉,該院整形外科主任張金明教授團隊近日為小明進行右手矯形手術,通過巧妙地 “兩指拼合”,截骨矯直指間關節偏曲畸形,不僅恢復了手的抓握功能,還讓孩子重塑正常的手指形狀。
多長了一根拇指
寶寶想抓起玩具都難
小明患有先天性右手拇指多指,兩個 “拇指”共用一個掌指關節,每個都比正常的拇指要小,且指間關節畸形,看上去像“老虎鉗”,又像蟹鉗。
人手的抓握功能與大拇指的靈活程度息息相關,而手的精細動作發展又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育。隨著小明一天天長大,畸形的右手拇指讓孩子抓玩具十分不便,抓握的靈巧性明顯滯后于同齡孩子。
小明父母希望能通過手術,不僅矯正手部畸形,改善手功能,還能盡可能讓手型變得正常,不會影響孩子以后的人生。由于孩子年齡幼小,對手術的耐受力較差,父母也希望整形矯正手術不用分成多期完成。
今年3月,他們慕名找到了張金明教授?!俺C正這種多指畸形,并非切掉多余的一根手指那么簡單!” 張金明十分理解孩子父母的苦心和焦慮。幾經思考,他為小明量身定制了一個治療方案:采用“一次手術、兩指拼合”的方法,同時通過截骨矯正偏曲畸形的指間關節。
“我們對多余的一根拇指進行處理,去掉了指骨和指甲,然后把剩下的皮膚軟組織以及血管,精心地‘拼接’縫合到另一根拇指上?!睆埥鹈鹘榻B,小明右手的兩根拇指,有兩對遠節指骨,兩對近節指骨與掌骨共同形成一個掌指關節及關節囊。手術前同家屬討論,確認保留內側拇指,去掉外側拇指的手術方案。
術中,張金明先切除外側手指的指骨,保留皮膚軟組織,保留掌指關節囊組織,重新修復掌指關節囊,矯正內側拇指向內側偏斜畸形,然后將把保留下來的近節指骨進行部分截斷并“掰直”,從而重塑外觀,恢復功能。
一歲半的孩子小手上的血管和神經細如發絲,對手術團隊的技術提出了很高要求。張金明精心保護好已經去掉了指骨的外側拇指的指神經、血管束,小心裁剪適量的皮膚軟組織,與保留的手指進行拼合,盡量同健側拇指大小一致。手術順利完成,目前孩子恢復良好。孩子今后無需做二期手術,休養后就能用靈活的小手抓起心愛的玩具了。
“蟹鉗樣”多指
切勿拖延就醫
張金明介紹,“蟹鉗樣”多指是多指中較難處理的一類,屬于Wassel分型中的4型匯聚型。兩個指頭對向側彎,形同螃蟹的兩個鉗子,故稱“蟹鉗樣”多指。
“蟹鉗樣多指畸形不僅僅是切除多余的手指,矯正畸形、不影響功能的同時,還要追求外形的美觀?!睆埥鹈魈嵝?,手術時機要越早越好,隨著患兒年齡增大,畸形的兩個手指爭向生長,勢必互相影響,最終影響手指的正常功能。
他指出,臨床所見,以往手指畸形的孩子年齡增大后,對畸形十分介意,如不及時干預,可能影響孩子身心健康。他呼吁家長盡早帶孩子就醫,不要拖延。
(責任編輯 :韓璐)